101藝術新聞  /  藝訊

每每文化、藝術之第一手最新消息、精彩新聞全部一手為你源源送上,務求令各位不會錯失任何一個文化藝術事發的見證人!

記者:劉靉 | 2019-03-27 12:36:20 | 分享到

特約專輯│香港站│粵港澳大灣區演藝交流會

  【101報道】為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康樂文化事務署早於去年已率先安排一些本港的表演藝團往大灣區多個城市表演,上周更特別集合三地的藝術文化界在港進行一整天的交流,更安排前赴內地演出的香港藝團代表分享經驗外,又讓內地表演場地主管披露「實務錦囊」,吸引了逾百藝團的代表聆聽,有部份更在活動完結後,排隊跟內地劇場主管交換聯絡方法,冀望往後可把在港演出的作品帶往內地演出,開拓觀眾群。

  交流會於上周五(22日)在高山劇場舉行,列席有數百人,大部份都是香港的演藝界,當中包括香港大、中及小型的藝團負責人、演藝學院戲劇學院院長潘惠森及舞蹈學院院長陳頌瑛、香港藝術發展局行政總裁周蕙心、即將離任的西九文化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香港藝術節行政總監何嘉坤、身兼多項公職的新世界非執行董事紀文鳳及一些外籍人士等。

  香港康樂文化事務署署長李美嫦(圖上)致辭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城市同根同源,擁有共同的文化底蘊,但各自發展卻有「自己的優勢和獨特的魅力」。她指,區內有不少文化場地且多元化發展,而「票務及宣傳網絡更早已突破地域界限」,故深信「只要區內演藝業界能在硬件和軟件上互相配合,一定會迎來一個更蓬勃的文化藝術環境」。

  專程來港出席的內地劇院負責人包括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朝慧、聚橙集團董事長耿軍及廣州大劇院總經理何鷹等。三人均強調,大灣區是國策之一,彼此在內地都有龐大的院線網絡兼有投資海外的演出。何鷹在簡述廣州大劇院每年公演的350-400齣作品來源地,來自港澳台的作品只佔5%,海外作品則佔55%,餘下是國內藝團的作品,演出的劇目戲劇佔45%。由票務銷售起家至不斷拓展到有自家製作兒童劇的聚橙集團,董事長耿軍指該院已計劃分拆深圳的親子劇場「小橙堡」來港上市。他且坦言,願意把香港藝團的作品帶往內地演出,同時也望可把內地的演出送來香港公演。

  來自中山市文化藝術中心主任林鳳群(圖上左者)、東莞市保利玉蘭大劇院總經理助理陳佳(圖上右者)、華潤置地創新業態發展運營部總監楊剛,及深圳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展覽館執行總監尹羚倞亦先後跟香港的藝團代表介紹他們負責的場館及設施等。林及陳更披露眾多業界關心的實務問題,當中包括香港藝團在內地演出時選擇使用的語言、內地劇院重演的規矩,以致稅務安排等。

  陳與林均指普通的劇目,語言不是考慮點,可選擇地方甚至英語演出,但是,林提醒,藝團若公演兒童劇時則宜選擇普通話。至於重演問題,二人均異口同聲表示,至少要1年時間相隔,林鳳群更不諱言2-3年內不宜重演同一個演出,免讓觀眾有「炒冷飯」的感覺;至於演員申請工作簽證,二人均指擁有外國籍的演員申請簽證時,行政工作甚為繁複,故藝團必須要預留時間處理,陳更補充,即使換演員,所需的行政批核同樣需時。

  陳佳又謂,為鼓勵民眾知悉要購票入場觀賞演出,故即使內地有公益票,也要觀眾繳付人民幣30元而不是免費入場。對於有香港業界提問盈利的分成問題,林鳳群直言由於中心乃中山市政府直接管理,故演出的作品不是中山市政府採購,就是該藝團的開資由他人包辦,如潘芳芳負責的劇團,今年稍後在中山市公演的兒童音樂劇便是由澳門政府出資,相反,保利較多元,願與藝團協商分成利潤。

  去年已參與大灣區演出的其中6個香港藝術團體代表或表演者則分享在大灣區演出的經驗。爵士結他手及作曲家張駿豪更分享在港珠澳大橋及高鐵的啟用後,自己跟主持人曲飛一樣進行「夜奔」,即24小時內往返香港與大灣區的表演場地;而華意堂藝術策劃蕭穎心提醒,藝團往內地演出時宜靈活準備,因為她曾在內地一個劇場演出,劇場的圖則顯示有6枝燈槽可用,但抵達現場後卻發現只得5枝,而擴音器又壞掉2個。不過,這些情況在短時間內獲得解決,反映劇院的管理人士非常積極和投入。

  康文署亦派遣電影及文化交流組總經理區玉芳、港九文化事務總經理楊惠芳、新界文化事務總經理余翠媚,及技術總監李永昌介紹康文署表演藝術組的場地及配套措施與未來的發展,當中包括康文署由現時18個的表演場地將會增加多2個,包括位於牛頭角的東九龍文化中心及據稱擬建於粉嶺的新界東文化中心。香港的藝團代表亦伺機追問申請場地的準則及荃灣大會堂重建後會否有駐場藝團的安排等。

  康文署在整個交流會安排上,同時安排了粵劇導賞團,讓有興趣參加粵劇教育及資訊中心的人士在專業的導賞員帶領下參觀場館,瞭解香港粵劇的演變及目睹一些珍貴的墨寶。

現場實況
請即登入
→YouTube_101藝頻
https://youtu.be/zgG-OyemRpk

101news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