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6%B8%AF%E4%BA%BA%E5%AD%97%E8%AC%9B

本欄園地公開,歡迎投稿。每篇字數為1000至1500字。內容有關香港文學的評論、論述,評論對象除了香港文學的出版或發表的作品,也可包括文學網絡、活動、獎評、現象或個別最近而具爭議或討論性的作品。不接受出版推介宣傳、攻擊。來稿請連同姓名(收取稿費戶名)、發表筆名(如適用)、聯絡地址及電話、50-100字作者簡介及近照一張。投稿請電郵至HKLitCritics@gmail.com。如撰寫書評,請附封面jpeg 300 dpi圖像。一經上載發表,將獲發薄酬。人手所限,恕不設退稿,倘兩個月內不獲通知,請自行處理。

假如以廣東話寫作即是香港文學的話‧‧‧(上)

伍亭因 | 2016-01-04 11:34:52 | 分享到

   【港人字講:伍亭因】近讀〈香港文學:廣東話抑或其他〉一文,提到香港文學要是走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作者建議利用香港的母語——純廣東話來寫作嚴肅文學。而作者更親自操刀,撰寫鴻文,促使香港人認真想想香港文學的未來前路,確實發人深省。不過,仔細思考,以純廣東話寫作,是否即香港文學呢?而香港文學的定義又是甚麼?

  所謂廣東話,特別指在中國廣東省省內的通用語言粵語,言下之意,廣東話就不是香港人獨家專利。廣東話,即粵語,雖然是香港最主要的溝通語言,但是如果一個東莞人出生於東莞,生活於東莞,壽終於東莞,一生從不離開東莞而寫出多篇優秀的廣東話文學,那麼,這個人的傑作又是否適宜歸入香港文學之列呢?因此,以純正廣東話寫作,就不一定是香港文學。

  香港文學的定義如何,足以影響論述,究竟要成為香港文學有何準則?舉「香港文學館」網站「理念、方向、願景」的一欄為例,即見「經歷了近百年歷史的香港文學,訴說的是這個地方的故事,記載的是這個地方的記憶,塑造的是這個地方的自我形象。」(註1)很明顯香港文學強調地域性,必須是訴說港人、港事、港物、港情。文學館的說法,看來較以語言為準則來界定香港文學的定義,更加貼切可從。不過,這個定義絕非毫無疑問,例如一個法國人以法文記錄香港一九五零年代的點滴,並抒發個人對香港的感情,按照這本著作內容的地域性來看,或許也該收進香港文學一列。

  利用純廣東話來寫作,究竟能否成就嚴肅文學,我們便無法避開「文學是甚麼」的問題了。隨便翻翻講述文學的書籍,又或者以簡單的常識推敲,創作的其中一個目的,是希望有讀者閱讀作品,簡言之即通過作品來分享和傳播作者的觀點。以純廣東話寫作,固然可以突顯香港的本土特色,然而書面作品着重對外傳播。如果對外傳播的文字過多方言,甚至通篇以方言入文,這類作品的文學意義自然只能局限於個別小眾。

  假設我們單向思考,認為以純廣東話撰文即是香港文學的話,再偏頗一點去推論:以純正廣東話說話的人,他們每人每日其實都是出口成文的大文豪,包括以髒話作為溝通橋樑的英雄豪傑。

  《論語‧述而》說:「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所謂「雅言」,就是指中國古時通用的語言,與「方言」對稱。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每當從事文學活動或著述的時候,即採用「雅言」。我們創作文學作品或正式文件的時候,其目的既然旨在傳播思想或分享觀點,自然希望對外發表,同時十分重視文章所採用的語言文字是否為大眾所使用和明白的。而事實上,自古以來,中文文章或著作幾乎沒有單純以方言寫成的。哪怕先秦秦漢文獻,以記言為主的史書,也不會一味以方言或口語作全篇記錄。

  假如一篇文學作品全文以純正廣東話撰寫,無疑這類作品具有本土味道,甚至文學價值;但是,它卻只能局限於懂得廣東話的讀者群。從文學傳播的角度而言,這種著作的傳播能力遠遜於以規範漢語寫成的作品。因此,主張「以香港嘅母語——純廣東話語寫作嘅嚴肅文學」即所謂「廣東話文學」,似乎有失偏頗。

  因此,作家以廣東話寫作出來的文章,不一定等於香港文學,更重要是如何平衡書面規範漢語和方言口語,從而發展一套獨特的文學語言。香港作家高雄先生(筆名三蘇)正是成功發展岀獨特的文學語言的作家,我們可以從他的作品《經紀日記》,看到作家怎樣從廣東話和書面規範漢語的資源,提煉為屬於香港的文學語言,通過作品與讀者對話,分享和傳播自己的觀點。【101】

註1:讀取自http://www.hkliteraturehouse.org/new-page/ (瀏覽日期:2015年11月12日)

作者簡介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現攻讀中文系博士,研究興趣為古代文獻學。


香港藝術發展局全力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