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

在文化藝術的大花園遊走,可以結伴同行亦可孤芳自賞。但這個天花亂墜、色彩斑爛的大花園有時卻可能幻化成一個大迷宮,置身在裡頭而迷失方向,如有大師指點迷津頓時重臨花園。本欄目邀請城中名家隨隨數筆,希望能令各位拓闊思路、更進一步。

藝壇隨筆│袁立勳│乘坐「慾望街車」穿梭七重天

袁立勳 | 2018-07-25 15:07:35 | 分享到

   《慾望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是美國劇作家田納西威廉斯的著名劇作,於1951年拍成經典電影,由馬龍白蘭度和慧雲李主演。後者榮獲奧斯卡金像奬最佳女主角,而男.女配角亦同時獲得最佳男.女配角奬。其後,於1984年和1995年重拍電影,亦曾經改編成歌劇、芭蕾舞劇和2013年活地阿倫執導的電影「藍色苿莉」,再奪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奬,被喻為二十世紀美國最優秀的劇作。

  劇情以美國南方美女白蘭菁為主線,雖然家道中落,但她仍自視甚高,又有點神經質。她到新奧爾良投靠妹妹史黛拉。其不為人知的過去,被野性不羈的妹夫揭穿後,不僅搞亂了姊妹之間的關係,也破壞了白蘭菁和米契的姻緣。最後,精神崩潰的白蘭菁,毫無選擇地被送到精神療養院,而史黛拉和史丹利一直守護的家庭也瀕臨破碎。

  經李居明師父推薦,我重新閱讀這個名劇,並反問自己怎樣去演繹這個戲:

一.「性感」標籤,兩性戰爭

  它是一個帶有「性感」標籤的經典劇;有女性的性感,也有男性的性感。同時,劇中有許多兩性針鋒相對的場面,應驗了「人生就是兩性的戰場」, 似乎是永恆的定律。

二.人是慾望的動物

  它令我想起人是慾望的動物,對金錢、愛情和一切美好的慾望,總分不清錯對。於是,角色都變成了一部部慾望街車,向著危險的十字路口進發,最後產生無可避免的碰撞﹗

三.「存在主義」的荒謬意味

  它是一個既可悲又可笑的戲;劇中有許多「黑色幽默」,趣味橫生又令人心碎。人物之間的關係由本來熟悉變得陌生,男女之間的矛盾變得愈發激烈,有一種「存在主義」的荒謬與無奈,也揭示了現代人的生存困境。

四.旋轉舞台

  形式方面,我會打造一個比較少見的旋轉舞台,讓觀眾從不同角度去看這個戲,也會有「輪迴人生」的感覺,突破原本劇中的單一佈景。背景加上新奧爾良著名的街頭塗鴉藝術,遺留了法國統治期間那份優雅、羅曼蒂克,甚至別有一股放蕩的氣息。

五.藍調和爵士樂

  劇本中,作者常常提到新奧爾良酒吧林立,街上可以聞到酒和咖啡的香味,黑人樂師奏的「藍調音樂」(Blues)充份反映這地區的生活。原來密西西比三角洲一帶就是藍調的發源地。這種音樂起源於19世紀末,非洲裔美國人的歌曲,而歌詞中許多時充滿痛苦和掙扎的感情,令人產生共鳴,對其後的爵士樂、鄉間民歌和搖滾音樂都有重大的影響。

  如何反映這城市的氛圍?我覺得音樂是很重要的一環。劇中亦會有創作歌曲,由兩位歌手演繹,但是不會全依照藍調的風格,因為畢竟這是現今時代的創作。

六.雷.雨和視、聽效果

  雷.雨象徵令我們不可抗拒的外來力量,又象徵我們每個人那無法遏制的內在衝動。新奧爾良的乍晴乍雨也讓這部戲帶來時而躁動,時而陰鬱的氣質。不時傳來的火車聲和走動中的街車影象,更予人一種咄咄逼人的感覺。

七.搭上慾望街車

  慾望街車,沿途有你。在人生列車旅途中,我們從夢想站開始,經過一個又一個慾望中途站。幸運的話,便站得穏,更多的可能會迷失自己,在十字路口遇到碰撞的危險﹗
此劇誕生後七十年,迄今仍刺中社會的要害。人際間的角力與爭鬥,人在社會中的掙扎求存,迄今仍讓人有百般滋味,亦無法解釋慾望是-對或錯?
【101】


作者:袁立勳《慾望街車》導演。


101 藝術新聞網全力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新聞網站意見和立場。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