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字講

本欄園地公開,歡迎投稿。每篇字數為1000至1500字。內容有關香港文學的評論、論述,評論對象除了香港文學的出版或發表的作品,也可包括文學網絡、活動、獎評、現象或個別最近而具爭議或討論性的作品。不接受出版推介宣傳、攻擊。來稿請連同姓名(收取稿費戶名)、發表筆名(如適用)、聯絡地址及電話、50-100字作者簡介及近照一張。投稿請電郵至HKLitCritics@gmail.com。如撰寫書評,請附封面jpeg 300 dpi圖像。一經上載發表,將獲發薄酬。人手所限,恕不設退稿,倘兩個月內不獲通知,請自行處理。

「贏」在小說起跑線上──最喜歡寫最喜歡的事

張承禧 | 2018-02-28 18:01:17 | 分享到

   【撰文 張承禧】#編者按:2018年1月20日,公共圖書館與香港文學評論學會合辦了「漫活文學——寫作開解」,由吳美筠博士和陳葒校長演講,分析教育、中文、寫作、文學等各方各面,解答學生、老師和公眾人士對寫作的疑惑。

堅持寫作的三個「最」

  陳葒在講座上從自身的寫作歷程出發,談《青春出於籃》的創作原因。首先是他愛打籃球、愛看《男兒當入樽》,加上他曾帶中學籃球校隊,所以小說就是寫自己和學生的故事,展現學生喜歡投入運動的閃亮。事實上,陳校長表示他純粹為了好玩才寫這本小說,最初只在朋友和學生之間傳閱。及後得到藝發局資助出版,獲得了「第六屆中文文學雙年獎(青少年及兒童文學組)」。全書共二十萬字,屬於這個組別歷來篇幅最巨型的一本,更被拍成電視劇《青出於藍》,該書還再版了十次。陳校長再進一步說明,提出「寫作入門的三個最」。一、寫自己最喜愛的,任何題材也可以;二、寫自己最熟悉的,《青春出於籃》所寫的籃球、教書、兄弟拼勁、學生表現等主題都是陳校長熟悉的生活題材;三、寫自己最感動的,即最有feel的,如小說便融入了他的個人經歷和教學理念。陳校長表示,這三個「最」環環相扣,最喜愛的通常也是最熟悉的和最感動的,而對小朋友來說,只有寫這三個「最」,才會有堅持寫下去的動力。

  陳葒回想梁科慶曾引述Donelson和Nilsen提出的七種青少年小說特徵來分析他的《青春出於籃》:一、節奏明快(籃球運動更是);二、從年輕人的角度看世界;三、讓年輕人得到父母/師長嘉許(寫出兩代關係);四、故事人物應包含不同的文化社群(引導年輕人擴闊眼光);五、角色人物樂觀、自信、值得尊敬(通常反派最厲害,卻不獲尊敬);六、處理感情問題。陳葒笑言香港學校和家長在處理學生的感情問題上太過保守,中學生談戀愛是少年美事一宗,父母要做的是引導而非阻止,《青》很多年輕人的感情線,甚至有些來自真實經驗。他發現有六項特徵不約而同地做到了,至於第七個特徵,多變的類型和題材,則是《青春出於籃》沒有的,而陳校長亦同意青少年文學的取材不應局限在校園之內,如梁科慶的《Q版特工》便跨越了不同界別。此外,他強調:「贏,是運動小說的書迷唯一接受的結局。」然而,貌似獲勝的結尾其實寫得不實在,甚或有些夢幻,他無直接寫出主角的勝利。

  陳葒未來希望寫一部反思「贏」的小說。在講座中播放了賽馬馬匹「巴基之星」反敗為勝的片段,帶出「輸在起跑線,贏在終點線」;還有年屆五十的日本職業球星三浦良知的入球片段,該球刷新了由他自己保持的日本職業聯賽年齡最長的進球紀錄,帶出「只享受參與,不為名與利」。這兩段激勵人心的片段,表達了在他心中,運動所定義的「贏」,也可以落後包尾的「贏」。從中呈現運動文學的品格教育。

寫小說先練真武功

  陳葒曾舉辦的寫作營,訓練學生在「『荒島』習武學寫武俠小說」,具體說明他怎樣令學生迷上寫作。活動在芝麻灣半島的大浪村進行,陳校長準備了地圖,並虛構了地名、神秘的大浪寶藏傳說、鬼子屋歷史故事等的素材。活動中又有師傅教打真功夫,看武打電影<<圍城>>,製作線裝書武功秘笈等環節。在寫作前,更提供武功招式名稱參考,並訂下一些寬鬆的要求:一、微型小說;二、「321」:3個在大浪地圖的地名、2個在營裡學過的招式,以及要有1把劍。老師又可隨意調整要求,最重要是不限時間。寫作營實踐了六個令學生愛上寫作的方法:一、選學生感興趣的題材;二、營造有趣的寫作氛圍;三、提供所需的寫作支援;四、廣闊的創作空間;五、離開刻板沉悶的課室;六、作品分享而非評分。而第六項最重要,讓學生寫作需要受鼓勵、了解,他們不覺孤獨,便會寫下去。

  陳校長鼓勵在座家長和老師保持幫助學生愛上寫作的意識和心態,盡量擴展題材和空間,不要連僅有的時間也浪費掉。老師在課堂上被課程限制,時間空間和行政上受到掣肘,怎辦?老師可以使用不同的媒介和材料,例如他教對比、襯托會播周星馳給學生看,激刺學生思考。在今天視像世代,老師更應活用教材,而非視課文以外全是禁忌。在議定「作文」題目方面,議題必須要令學生有創作空間,能夠包含不同題材、佈局、結局、類型等等。吳美筠認為,題目必須即使常規以內,也要意料之外,。例如可以運用比喻(不要說盡);要有「聽感」,讀出來有質感;她引述編輯學角度,好題目有時要適當加上數字,甚或方言、標點符號等;不時讓學生自行完成命題,補上題目空白的詞再下筆,如「我最XX的XX」,而不單只是「我最尊敬的人」。

  兩位講者從文學和教育的角度,解開寫作之難,並提出了應對方法,證明寫作不單也不應只為了應試;寫作能幫助學生舒緩壓力,開解心懷,在追趕分數的重壓之外,展開想像的翅膀,「贏」在創作的起跑線上。【101】


作者簡介:
張承禧,嶺南大學中文文學碩士。現於出版社工作,研究興趣為香港文學與中國現、當代文學,評論曾收入《本土、邊緣與他者》一書。


101 藝術新聞網全力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新聞網站意見和立場。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