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林克歡對話

林克歡這個名字,在香港未必人人知曉,可是在內地以致世界各地文化圈中可謂無人不曉。望透過本欄目,各位能從林老師對藝術、文化及中港台的藝術路向等多方位的真情對話中有所感悟。

評中、港、台藝術

101藝訊 | 2009-07-26 20:16:08 | 分享到

101:近期忙什麼?

林:在北京劇場有一個崗位叫做文學顧問,我一直出任,之後做文學部主任,再慢慢做便了院長,最後做到藝術總監。文學顧問係一個好重要的角色,每一套戲背後都要有一個編輯,這個香港跟台灣都不甚了解,香港很多人更有一個錯誤理解,以為文學顧問係解決文本的問題,其實,他的工作是同導演解釋劇本,研究可怎樣排套戲會更好,更要講給導演知其他國家怎樣排,在不同地方怎樣排,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有什麼發展。我講給導演聽,他可以唔同見解,但最重要是我要講給你聽,但演戲最重要係思考,有時,導演排到某地方可能會塞住,便來找你,他不是要聽你講道理,而是聽你講解決辦法,所以,文學顧問就是給你一個好多而又可靈活性的方法。

101:現到不同地方的劇團合作,工作會相對更忙?

林:現在寫一本書,講中、港及台三地近30年的藝術發展史。香港部份已完成了!中國部份正進行中,台灣還未寫。

101:為何先寫香港,是否與本土文化歷史較淺有關?三地的文化水準,那較高?

林:不要說那較高。其實寫香港是最難寫,我在中國大陸幾十年,我太熟悉了;台灣我也非常熟悉,何解?在79年底時,兩岸關係緊張,我在廣州接待了很多台灣的作家,他們都不能直接到來,都要從美、英、日其他地方轉接到來,到87年時,他們過來的就大批了,會面的有比我更年長的,大批大批的到來。我到台灣已有13次,所以,我十分熟悉當地。

香 港其實也來了幾十次,以前以為了解很多,但事實並非如是,當寫時,發現當中其實有很多空白,寫的時候,因我寫藝術發展史,寫的有兩方面。由於我寫的角度是 文化史、藝術史,寫時候要看它對整個社會有無意義,要對整個舞台、演員等有發展,從這角度來看,所以,我把重點放在一些實驗性的小作品。但是,很多細劇團 很多東西是沒有文本的,當初沒看過的,今天就無辦法了。

再者,我做學問的態度是,我不知的就不寫,不會隨便找到一些文字資料就來評;香港很多著名的大學教授,評小作品當小說評,如人物、主題、情節等,但無人評舞台、導演、演員、燈光等,這個你應該知道,你也評了這麼多年,沒有評舞台調度、演員感情交流,以致整體等,全都是一片空白,因此我無辦法參考他們的資料。

101:很多都是寫觀後感。

林:對,其實,很多都沒有受過專業訓練,根本就是憑感覺,感受。不能講應該這樣不該那樣,只能講好還是不好,每一個人也不同。所以,我只可查找資料,盡量找當時的影像資料,儘管事後看跟演出時看的會不一樣,但有好過無,我也會找導演本人,了解他的想法,事實上,有好多導演講的跟在舞台上的呈現都不一樣。

101:係啊!所以我不跟導演說話,因為你想說的,就應該講在舞台上了。說什麼也是沒意思的。但是,你沒看過演出,根本好難寫相關的發展史。

林:係,所以我其實來了幾十次,主要的已看過了,寫的也是我看過的,沒看過的只是2、3很少,但我也會找它的錄像資料來看,假如我沒看的,我是絕對不會寫的。所以花了很多時間。

 

101:實驗性的劇本,你覺得那個劇團或創作人,你覺得比較好的?

林:這不是大劇團或是小劇團的差別,但我寫了「香港話劇團」毛俊輝的實驗劇,他剛剛的跟住靚妹 tum tum 轉,當中他有些探索,現在那個《新傾城之戀》內的藝術探索也不太多,但是,他在跟市場接軌的時候,是有探索的,所以我最後部份是寫後九七,整個舞台及商業的接軌好重要,有3個劇團好重要,「香港話劇團」好重要,它想走民生化、通俗化及個性化,另一個是「進念廿十面體」,榮念曾它現在搞大量的通俗化的政治戲,就如東宫西宫》,他們很聰明,集合兩岸三地的力量,它們也上演了《半生緣》,這套戲好好,但香港的評論對他好不公平,連十大整體演出的提名都無。

101:對,我知道無得提名的問題在那。

林: 其實這套非常好,在香港很少機會看得到;另一個就是《男人之虎》,從消費市場來講,它能引到好多以前不入劇場的人也到來,這個真的很了不起。還有《兩條老 柴玩遊戲》,不是我們說好,日本人說好,台灣人也說好,外國人到來也說好。這套戲很難排,當中的荒誕戲不是一般普通市民能看得懂,大家看的都哈哈笑,當然 理解都有不同,但是,大家能理解了就好了,可以了。

101:中、港、台三地的藝術創意又怎樣?

林:香港的強項就是它的訊息最快,全世界的人類在做什麼,它都好清楚,因此非常新的東西都會在這,包括舞台的技術及器材;大陸尤其是北京的強項,就是它的文化修養,藝術家做很多東西,我帶很多台灣的藝術家去看,他們向我說『我無法做,我做不了他的戲,做不了他的那種深度』那種文化歷史的經歷,它會做得很深,不會哈哈一笑就沒有什麼了,它會令你哈哈一笑後突然噢一聲感到自己笑得不對,笑自己,它會令你離開劇場後,感到有些東西;台灣現在處於一個非常複雜,非常矛盾的階段,台灣最好的年代是80年代,香港就是90年代,80年 代就是國民黨跨台的階段,很多戲劇界的人士,很多學生來做戲,因為他們有話要說,所以做了很多,你可以話他們做的技術很幼稚,但是,它的衝擊很大,而且它 好像衝破了某種東西,社會同戲劇有共同的理想,年青人沒有聽命於老教授的指點,就是自己去做,而且有共同的理想。今天,沒有共同的理想,今天有很多很好的 劇團,但是他們找不了助力,不知他朝要做什麼。

101:現在就處於一個迷糊期,但可能這階段所感受到的日後可以搬上舞台。

林: 有,已經有些人很聰明好像優劇場,它是世界上有影響力的劇團,它現在就跟少林寺寫了一個劇本在演出,它現在正整合兩岸三地的力量,有一些細的劇團在台灣可 以發展出來,你可以看見它非常土,非常素,不是大紅綠,現在的劇場文化很有意思,就是因為它們有些人繼續在追求,但整體上他不知該做什麼;另一樣就是現在 的消費市場很厲害,很多時劇團就無法生存,賣票賣得不好,就要賠上幾百萬,所以生存也不是太容易,整個社會就好像消費市場過度,劇團又點可以在這消費市場 中生存,然後讓你追求你的理想,它們的壓力也很大。

101:老師你怎看紐約百老的作品?

林: 那是文化產業,目前文化產業那管是紐約、倫敦、巴黎,它已經是100年了,所以,他們有自己的一套。在紐約不要小看那些英語劇,或通俗劇,它們都是做得最 好的,最精的,不會是做一些商業性的讓大家哈哈大笑就算了的戲,它們都是請最好的作家、演員等,因此你看的時候會感到有興趣,老百姓都會看得非常開心。

101:香港可否培養到這些人材?

林:目前還沒有,整合不到;大陸也未能整合得到;台灣目前還整合不到,但是,今後可能可以,因為西方包括日本的戲劇都往大陸找演員,因為全世界沒有地方比中國的演員演得那麼好,因為中國的演員你要他做,他就立即做到,唱到,西方的是不能的,他會唱但不會做,會做但又不會唱。所以,他們會培養很多中國的演員,現在包括日本出錢在中國培養這些人才,培養後往他們的國家去表演,北京的舞蹈團都是這樣,日本的演員不好看,但北京的演員個個都米七或米八,高「挑」好看,包括加拿大的雜技團,它本來是民間的劇團,但現在影響至全世界,全世界的雜技演員都在那,它有錢,現在大量的大陸的雜技員在那工作,好似現在有8個8歲小姑娘在那工作,一簽便簽8年的合約。我們等於幫人家培養人才,事實上,我們有人才,這個倒概念,我們不會整合這些東西。但是,中國的人才不少,經過這些以後,整合出來的將會很出色的。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